2025 06/20 16:49:54
来源:丽水市人民医院

“航空+移动ICU”打造山区陆空协同急救新模式

字体:

  近日,一场跨越生死的生命接力在浙江省丽水市上演。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通过“航空+移动ICU”山区陆空联合的ECPR(体外心肺复苏)区域协同急救新模式,实现了体外生命支持技术从三甲医院到区域内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无缝衔接,展现该院区域急危重症航空救治体系的建设成效,进一步擦亮“救在丽水·救在丽医”医院急救品牌,为偏远地区急危重症救治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丽水路径”。

  紧急救援:陆空协同缔造生命奇迹

  前不久,丽水市青田县一名钩端螺旋体病合并严重肺出血、心脏骤停的患者,急需体外生命支持。

  丽水市人民医院接到通知后紧急启动航空医疗救援程序,通过直升机仅用30分钟便将ECMO(体外膜肺氧合)设备及专家团队精准送达当地医院,成功为患者实施体外生命支持治疗。

  据介绍,救护车移动ICU相当于一个完整的急救单元,配备ECMO、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设备和专业医护团队、急救药品等,可实时监测患者生命指标,确保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得到持续的高质量救治。在救护车移动ICU内,患者接受全程护航,被顺利转运至丽水市人民医院ICU病房。在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和严密监护下,患者逐步恢复,术后第10天顺利撤除ECMO,康复出院。

 24小时守护:ECMO“特战队”的使命担当

  丽水市人民医院ECMO团队以重症医学科和急诊医学科成员为核心,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是一支经过严格专业培训的急救“特战队”。

  该团队落实7×24小时快速响应机制,时刻守护居民生命安全。在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吴跃明的带领下,团队足迹遍布丽水市九县(市、区)(全域1.7万平方千米,地貌以中山、丘陵为主),累计行程数万千米。目前,该团队已开展ECMO救治300多例。

  模式+机制创新:破解山区急救困局

  针对山区快速急救难以实现的痛点,2021年,丽水市人民医院启动院前急救服务能力建设三年计划,以“合理空间布局+数智赋能+空地协同”为核心,重构院前急救路径,整合5G智能急救云平台、多学科系统、区域ECMO协作网及直升机医疗救援单元,创新性搭建山区立体化全域急救网络,实现急救全流程高效衔接。

  “航空+移动ICU”急救模式创新。医院作为丽水市航空医疗救援联盟组长单位,探索出一套符合地区特色、国内领先、区域协同体外生命支持的“航空+移动ICU”的救治转运新模式。通过5G急救云平台,医院急救中心可对位于山区等偏远位置的患者进行远程会诊,为符合适应证的患者及时呼叫空中救援,航线报备相关部门并快速审批后,丽水市航空救援基地立即通过医疗直升机将ECMO等设备及专家团队迅速投放到符合直升机起降标准的医疗机构,由移动ICU团队护送患者实施安全转运,实现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对接”“上机即入院”。

  目前,丽水市全域内已有52个直升机停机坪可供航空医疗救援使用。以往,有些丽水市偏远山区的患者利用传统地面救护车转运至医疗机构需150分钟,如今借助航空医疗转运仅需50分钟,时间的大幅缩减对急危重症患者而言意义非凡。自2024年7月5日启动首例航空医疗救援以来,医院已累计转运救治26例急危重症患者。

  “普惠型”机制创新。医院以政府引导、公益筹资、商业保险做支撑,拓展基于保险机制的“普惠型航空医疗”,不断优化完善“保险筹一点、政府出一点、部门凑一点、患者出一点、社会捐一点”的保险筹资机制,实现航空医疗救援的良性、可持续发展,让广大群众皆可及。符合适应证的丽水市域自然人接受航空医疗救援,只需自费总价的10%,约45元/分钟,费用一般不超过4000元。

  “真正的竞争力,就是在别人不敢想的地方开辟一条新路。急救创新的价值,在于打破‘急救极限’的地理障碍。”丽水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邵初晓说,“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救在丽水·救在丽医’品牌内涵,不断突破技术、地域、时空局限,创造更多的生命奇迹。”

  2024年底,丽水市人民医院“链山通城急诊急救中心”项目入选《浙江未来医院建设白皮书(2.0)》。这种通过5G、云计算等前沿技术构建覆盖城乡的智慧急救体系,有效破解了山区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难题,让优质急救服务普惠山区群众。(吴跃明 潘笑 季小妹 徐海波/文 丽水市人民医院/供图)

【责任编辑:张灵】